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的北疆文化叙事体系,为打造北疆文化话语体系提供传播场域和逻辑支撑,营造有利于北疆文化传播的舆论环境,对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增强北疆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叙事体系是话语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由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和叙事效果共同构成。构建一个完整的北疆文化叙事体系,需要叙事主体围绕北疆文化内核形成一系列新表达,运用新的叙事策略和传播技术创新推动北疆文化内涵精准抵达叙事对象,使传播入耳、入脑、入心,让北疆文化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强叙事主体全员协同
叙事主体是叙事体系的实施主体和参与主体,是决定叙事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筒”,人人都是传播主体。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的北疆文化叙事体系,要依靠全员参与的资源优势,塑造官方叙事、理论叙事和民间叙事“三位一体”多元叙事主体格局。其一,以官方叙事为主导,积极组建北疆文化宣讲团,深入各地开展示范宣讲。示范宣讲活动既要打造“样板课”,又要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课”,构建系统化理论宣讲课程体系。同时注重收集基层群众意见,建立示范宣讲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动宣讲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其二,着力创新知识生产,推进相关学术著作编纂出版,进一步完善北疆文化知识体系,为构建多元叙事结构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北疆文化入课堂,培育北疆文化叙事的后备军,为北疆文化叙事体系注入新鲜活力。依托高校、研究所、主流媒体等机构,建设融合型研究智库,通过搭建智库联盟、扶持创新团队等形式,围绕北疆文化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持续改进北疆文化传播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建议。其三,以开放观念吸引全民参与到北疆文化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中来,组织联络当地文化名人、网络大V、非遗传承人等群体参与进来,以百姓视角把北疆文化故事讲鲜活讲生动,把情感讲到心坎上,上下联动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实现最大化叙事传播效应。
推动叙事内容全息呈现
构建全媒体传播的北疆文化叙事体系,最根本的是构建以北疆文化内涵逻辑和价值理念为核心的内容传播体系。从中华记忆、人民记忆、历史记忆三个维度梳理北疆文化历史脉络,以采集北疆大地上的人文历史资源为养料,建构历史叙事记忆场,准确传达出北疆文化所包含的爱国、忠诚、团结、担当的精神力量。从宏观上注重北疆文化叙事内容与国家概念的融合,发挥精神文明的浸润作用;从微观上把握好媒体内容和流量效益的关系,创新表现形式和报道方式,推动北疆文化内容生产的全息呈现。一是全息呈现北疆文化内涵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北疆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寻迹北疆地区的爱国统一传统,充分利用全景媒体技术,立体化呈现近代以来北疆地区各族人民前赴后继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故事和今天身处祖国边疆的“戍边人”不忘初心,在守边戍边中践行最真实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全息呈现北疆文化忠诚团结的深刻价值内涵。北疆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可视化、交互性的优势,展现内蒙古各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共建美好家园的奋斗图景。三是合理运用视听传播元素,描摹出“齐心协力建包钢”“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历史佳话,不断增强北疆文化叙事内容的解释力,引发各族人民的共鸣和共情。
实现叙事方式全程传播
构建全媒体传播的北疆文化叙事体系,要突破叙事传播的时空局限性,借用多样态的传播技术,使得“单向传播”转变为“全程传播”。其一,强化互联网思维,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北疆文化作为“置顶议题”纳入融媒体传播全流程,推出一批符合主流媒体气质、讲述北疆文化价值理念的精品力作,有效融合内容优势和融媒体渠道优势,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其二,整合政务、民生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对政务民生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渠道的资源重组,借助图文、动漫、直播等多模态符号,增加信息量和表现力,打好“组合拳”,打造独具北疆文化形象标识的融合传播矩阵,实现北疆文化叙事全方位、全过程传播。其三,优化叙事表达,利用短视频、VR、AI等技术让内容“炫”起来、“潮”起来,“内容+技术”融合赋能,增强叙事文本的沉浸式传播,提高叙事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产品。同时,要警惕传播技术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防范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失范和价值错判问题,筑牢北疆文化叙事的监管“探照灯”和保护体系“防火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评估机制等措施,形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制度机制,让北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行稳致远。
促成叙事效果全效提升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顺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成为构建北疆文化叙事体系的重要目标,有助于增强传播精度和广度。其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定位用户,将北疆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纳入主流算法程序中,实现点对点用户的精准推送,强化优质内容的有效抵达,助推北疆文化嵌入社会网络,提高社会议题设置能力。其二,采取圈层化传播策略,注重对不同叙事客体的个性化内容生产,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制定传播计划,全面满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求,取得良好跨文化传播效果。其三,以北疆文化为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面向蒙古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积极向国外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推介北疆文化资源。与此同时,发挥“他者”叙事效应,邀请外国记者、外国友人等群体一起探索内蒙古,亲身体验北疆文化,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内蒙古形象和中国形象。
全媒体时代加快构建北疆文化叙事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要充分把握全媒体传播机遇,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掌握传播主动权,加快构建立体化、智能化、多层次、全流程的北疆文化叙事体系,让北疆文化价值内涵得到广泛认同,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生动展示北疆文化背后深刻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彰显内蒙古担当。